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康复技术(1005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职业范围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康复技士 |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资格证 |
|
2 |
康复保健 |
康复保健师 |
|
五、培养目标
贯彻实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残联及民政系统康复机构等,培养具有康复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基本常识,同时具备一定医学相关常识,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能应用所学常识在一线岗位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养老机构康复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康复技术人才。
六、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⑴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⑵学问素质: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素质、传统学问修养和现代医学意识。
⑶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熟练的诊疗技能,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⑷身心素质:具有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思想理念和坚定的职业观。
2.能力要求
掌握康复技术的常识与技能,具备从事卫生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⑴获取常识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观念;具有较好的专业常识表达能力和基本外语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
⑵应用常识能力:初步掌握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具有独立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创新能力:具有一定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思维开阔,有一定创新意识;具有较强接受新理论、新常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3.常识要求
⑴人文社会科学常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备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常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心理状况、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⑶专业技术常识:物理治疗学、作业疗法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等。
七、课程设置与内容要求
(一)课程设置:由学问基础模块、德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等组成。
(二)内容要求:
【学问基础模块】
1.语文:在初中语文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实用文写作能力和提倡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常识,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以及接受优秀学问熏陶、形成高尚审美情趣奠定基础。
2.数学: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常识。集合与逻辑用语、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六种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3.英语:在初中英语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一定的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化学:主要内容是康复技术专业必需的化学基础常识,旨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常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App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与健康: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德育模块】
7.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内容是职业分析和选择、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目标、职业潜能、职业发展空间和对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引导。
8.医学伦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规范、作用及发展规律,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医际关系),卫生部门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9.人际沟通:主要内容为医务工作中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交谈中的沟通技巧、演说能力的训练、无声语言的沟通等。
10.卫生法律法规基础:主要内容是宪法、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等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法律常识,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对学生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基础常识教育。
11.医学心理学:主要包括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其影响、情绪和个性等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保持和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及其规律等。
【专业基础模块】
12.功能剖解学:主要内容是人体剖解学基本常识,以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为重点内容,先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人体结构配布规律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等。
13.生理学基础:主要内容是细胞基本功能、消化吸取和能量代谢、呼吸、循环、泌尿、感觉、内分泌、生殖等人体功能基础,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生理学基础常识。
14.疾病学基础: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衰竭的基本病理过程,以及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常识,旨在使学生具备必需的疾病学基本常识。
15.药物学基础:主要内容是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旨在使学生具备必需的药物应用基础常识。
16.人体运动学:主要内容是人体活动的运动学规律,包括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生理意义,及不同因素对人体运动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17.中医学概论:主要内容是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病因、诊法与辨证、方药基础常识等,旨在使学生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专业技能模块】
18.康复医学概论:主要内容是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医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旨在使学生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常识,明确康复治疗的对象。
19.临床医学概要:了解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辅助检查。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常识、临床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能用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会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初步分析诊断常见疾病。
20.康复评定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为后续康复技术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1.运动疗法:了解各种运动疗法的作用机理。掌握常用运动疗法操作要点。能为患者进行各种牵仲手法治疗、关节松动术治疗、牵引术治疗;引导悲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和肌张力训练、有氧训练、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平衡与协调训练、转移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会合理运用运动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引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22.作业疗法:了解作业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常识。掌握治疗性作业活动、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感觉障碍的训练、认知及知觉能力的训练、轴助技术等常用作业疗法的基本常识。能引导患者正确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会合理运用作业治疗仪器设备引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23.言语疗法:了解言语疗法的基本常识。掌握失语症、构音障碍和听力语言障碍的基本常识和治疗原则。能对失语症、构音障碍和听力语言障碍者进行功能评定和功能训练。会正确引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助听器选配。
24.中国传统康复疗法:了解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基本理论、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掌握经络、腧穴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常用腧穴、主治和常用的推拿手法分类和适应证选择。能利用指量取穴法、自然标志取穴法和简便取穴法进行腧穴的定位。会为患者实施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25.物理疗法:了解各种常用物理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各种常用物理因子疗法适应证、禁忌证。能正确为患者进行电疗、光疗、超声波疗法、热疗、磁疗、冷疗、水疗、生物反馈等物理因子治疗。会操作各种常用理疗仪器,按照理疗处方实行理疗操作。
26.康复工程:了解康复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假肢、矫形器、自助器具和助行器具的选择原则。能引导患者正确使用假肢和助行器具。会为患者正确选择自助器具和制作矫形器具。
27.常见疾病康复:了解康复科室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预后。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能独立进行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技术操作。会分析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功能问题,制订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客观评定康复效果。
28.康复护理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康复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护理方法。
八、毕业实习
第三学年安排40周临床跟岗实习(含大内科6周、大外科6周、中医科8周、康复科18周、复习及毕业考试1周、就业教育1周)。 通过实习,让学生掌握康复技术专业相关的医学常识和技能操作,能规范进行各种康复疗法的操作。
九、教学时间安排
1、时间分配:3年共计120周。第1~4学期为20周;第3学年实习40周 (详见附录)。
2、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课时为7课时,每课时40分钟(详见附录)。
十、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兼职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三年以上临床康复实践经历(三条中两条以上)。专兼职教师比1∶0.5;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30%以上;专业带头人1名;生师比20∶1。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内配备康复评定实训室、康复治疗实训室、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实训室,各实训室配备专职人员管理。主要设施设备如下: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
名称 |
数量 |
||
1 |
康复评定实训室 |
握力计 |
1个/10生组 |
捏力计 |
1个/10生组 |
||
叩诊锤 |
1个/10生组 |
||
手功能作业评定箱 |
1个/实训室 |
||
通用量角器 |
1个/10生组 |
||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器 |
1个/实训室 |
||
手指关节量角器 |
1个/10生组 |
||
2 |
康复治疗实训室 |
(1)运动疗法类 |
|
PT床 |
1张/20生组 |
||
多体位治疗床 |
1张/实训室 |
||
平行杠 |
1副/实训室 |
||
姿势镜 |
1台/实训室 |
||
股四头肌训练器 |
1套/实训室 |
||
双人站立架 |
1套/实训室 |
||
踝关节矫正板 |
1套/实训室 |
||
哑铃车(含哑铃) |
1套/实训室 |
||
医用跑台 |
1套/实训室 |
||
肋木架 |
1套/实训室 |
||
Bobath训练球 |
1个/10生组 |
||
体操棒 |
1个/10生组 |
||
助行器 |
1个/10生组 |
||
功能牵引网架(含滑轮、吊带) |
1套/实训室 |
||
功率自行车或手摇功能车 |
1套/实训室 |
||
电动起立床 |
1套/实训室 |
||
颈椎牵引仪 |
1套/实训室 |
||
腰椎牵引仪 |
1套/实训室 |
||
楔形垫 |
1套/实训室 |
||
二向阶梯/三向阶梯 |
1套/实训室 |
||
(2)理疗类 |
|||
直流电疗仪 |
1台/实训室 |
||
低频电疗仪 |
1台/实训室 |
||
中频电疗仪 |
1台/实训室 |
||
超短波治疗仪 |
1台/实训室 |
||
紫外线治疗仪 |
1台/实训室 |
||
蜡疗设备 |
1台/实训室 |
||
超声波治疗仪 |
1台/实训室 |
||
热磁治疗仪 |
1台/实训室 |
||
红外线灯 |
1台/实训室 |
||
(3)作业疗法类 |
|||
OT桌 |
1台/实训室 |
||
OT综合训练台 |
1台/实训室 |
||
砂磨台 |
1台/实训室 |
||
分指板 |
1套/实训室 |
||
几何插板 |
1套/实训室 |
||
仿真水果 |
1套/实训室 |
||
滚筒 |
1套/实训室 |
||
重锤手指训练器 |
1台/实训室 |
||
橡筋手指功能训练器 |
1台/实训室 |
||
手平衡协调训练器 |
1台/实训室 |
||
手指阶梯训练架 |
1台/实训室 |
||
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 |
1台/实训室 |
||
穿衣板 |
1台/实训室 |
||
(4)言语疗法类 |
|||
失语症评定与训练卡片 |
1套/实训室 |
||
构音障碍评定与训练卡片 |
1套/实训室 |
||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与训练卡片 |
1套/实训室 |
||
言语治疗仪 |
1套/实训室 |
||
吞咽治疗仪 |
1套/实训室 |
||
认知训练用卡片 |
1套/实训室 |
||
(5)康复工程类 |
|||
助行器(偏瘫、截瘫) |
1副/10生组 |
||
拐杖(手拐、肘拐、腋拐) |
各1副/10生组 |
||
轮椅 |
1个/20生组 |
||
矫形器具(上肢、下肢、脊柱) |
1套/实训室 |
||
假肢(上肢、下肢) |
1套/实训室 |
||
低温热塑板材 |
1套/实训室 |
||
恒温水浴箱 |
1套/实训室 |
||
3 |
传统康复技术实训室 |
经络腧穴模型人 |
1个/10生组 |
针灸器械包 |
1套/10生组 |
||
温灸器具 |
1套/10生组 |
||
玻璃火罐 |
1个/4生组 |
||
耳穴模型 |
1具/20生组 |
||
推拿床 |
1张/20生组 |
||
电针仪 |
1个/20生组 |
||
传统功法影像资料 |
1套/实训室 |
3.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系统优势,将市内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康复专科医院、民政残联康复中心建立为实训实习基地,兼具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功能,签订实训实习基地协议;将各县(市、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建立为实习基地,满足相应生源地学生毕业实习需求,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学校设专职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
(三)教学资源
建立完善的教材选用及管理制度,选用大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省规划教材或行指委推荐教材,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及优势合理开发校本教材;设立图书阅览室,按生均30册标准配备图书文献资料;依条件建立电子阅览室,配备相关数字资源。
(四)教学方法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引导-发现、示范-模仿-训练、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素质的培养。
(五)学习评价
1.学生学习课程(包括毕业实习),均应参加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常识、技能、态度三方面。
2.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各门课程的考核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跨学期课程按学期分别计算,成绩评定要将学习过程纳入评价,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60分以上为及格,未及格可补考2次。
3.毕业实习各科出科考试通过,才能算为实习合格。
4.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单独进行技能考试。
(六)质量管理
1.组织保障
学校主要领导、教学及实习实训分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实习实训管理部门等健全的组织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
2.制度保障
制订成套、完善的教学管理相关制度体系,从日常教学、实验实训、评价考核、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等等各环节保障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3.资金保障
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支撑,学校将力争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用于教学、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方面的资金专款专用。
十一、毕业要求
1.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操行评价合格;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专业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
3.毕业实习成绩合格;
4.毕业考试成绩合格。
附录:
1.教学时间安排表(按周)
学期 学年 |
入学(就业)教育 |
教学 |
复习 考试 |
毕业 实习 |
总计 |
第1学期 |
1 |
18 |
1 |
|
20 |
第2学期 |
|
19 |
1 |
|
20 |
第3学期 |
|
19 |
1 |
|
20 |
第4学期 |
|
19 |
1 |
|
20 |
第三学年 |
1 |
|
1 |
38 |
40 |
总计 |
2 |
75 |
5 |
38 |
120 |
2.教学进程表
模块 |
序号 |
课程 |
学期 |
学时数 |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
|||||||
考试 |
考查 |
总计 |
讲授 |
实验实训 |
一学年 |
二学年 |
三学年 |
|||||
1 |
2 |
3 |
4 |
5、6 |
||||||||
18 |
19 |
19 |
19 |
38 |
||||||||
每周学时数 |
毕业实习 |
|||||||||||
学问基础模块 |
1 |
语文 |
1 |
2 |
110 |
110 |
0 |
4 |
2 |
|
|
中医科:8周 |
2 |
数学 |
2 |
1 |
74 |
74 |
0 |
2 |
2 |
|
|
||
3 |
英语 |
1 |
2 |
74 |
54 |
20 |
2 |
2 |
|
|
||
4 |
化学 |
|
1 |
36 |
26 |
10 |
2 |
|
|
|
||
5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12 |
74 |
20 |
54 |
2 |
2 |
|
|
||
6 |
体育与健康 |
|
1234 |
150 |
30 |
120 |
2 |
2 |
2 |
2 |
||
德育模块 |
7 |
职业生涯规划 |
|
1 |
36 |
36 |
0 |
2 |
|
|
|
|
8 |
医学伦理 |
|
4 |
38 |
32 |
6 |
|
|
|
2 |
内科:6周 |
|
9 |
人际沟通 |
|
1 |
36 |
30 |
6 |
2 |
|
|
|
||
10 |
卫生法律法规 |
|
3 |
38 |
38 |
0 |
|
|
2 |
|
||
11 |
医学心理 |
|
2 |
38 |
30 |
8 |
|
2 |
|
|
||
专业基础模块 |
12 |
功能剖解学 |
1 |
|
144 |
100 |
44 |
8 |
|
|
|
|
13 |
生理学基础 |
2 |
|
76 |
54 |
22 |
|
4 |
|
|
||
14 |
疾病学基础 |
|
3 |
76 |
54 |
22 |
|
|
4 |
|
||
15 |
药物学基础 |
2 |
|
76 |
54 |
22 |
|
4 |
|
|
外科:6周 |
|
16 |
人体运动学 |
2 |
|
95 |
64 |
31 |
|
5 |
|
|
||
17 |
中医学概论 |
3 |
|
76 |
54 |
22 |
|
|
4 |
|
||
专业技能模块 |
18 |
康复医学概论 |
|
2 |
76 |
54 |
22 |
|
4 |
|
|
|
19 |
临床医学概要 |
3 |
4 |
152 |
106 |
46 |
|
|
4 |
4 |
||
20 |
康复评定技术 |
4 |
3 |
95 |
38 |
57 |
|
|
2 |
3 |
||
21 |
运动疗法 |
4 |
3 |
95 |
38 |
57 |
|
|
3 |
2 |
||
22 |
作业疗法 |
4 |
|
57 |
24 |
33 |
|
|
|
3 |
康复科:18周 |
|
23 |
言语疗法 |
|
3 |
38 |
16 |
22 |
|
|
2 |
|
||
24 |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
|
34 |
114 |
46 |
68 |
|
|
3 |
3 |
||
25 |
物理疗法 |
|
4 |
38 |
18 |
20 |
|
|
|
2 |
||
26 |
康复工程 |
|
4 |
38 |
20 |
18 |
|
|
|
2 |
||
27 |
常见疾病康复 |
3 |
4 |
114 |
80 |
34 |
|
|
3 |
3 |
||
28 |
康复护理技术 |
|
4 |
57 |
18 |
39 |
|
|
|
3 |
||
毕业考试科目: |
总学时及周学时 |
2121 |
1318 |
803 |
26 |
29 |
29 |
29 |
总计:38周 |
|||
作业疗法 |
每学期开课门数 |
9 |
10 |
10 |
11 |
|||||||
运动疗法 |
考试课门次 |
13 |
3 |
4 |
3 |
3 |
||||||
常见疾病康复 |
考查课门次 |
27 |
6 |
6 |
7 |
8 |